童话的净化史适应了儿童成长的需求,“暗黑”元素会侵袭无瑕的心灵。所以,无论是邪典动画,还是胡乱改编的儿童读物、内容荒诞的手机游戏,唯有彻底清除,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撑起蓝天。
搜索引擎、视频网站、APP运营者应切实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设置关键词,筛查、屏蔽、下架相关视频并举报违法者。如此方能形成围剿之势,让网络上少一些藏污纳垢之地,让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动漫公司、视频制作商必须端正态度,网站也要自觉履行“把关人”职能。如果没有强有力监管,社会责任很可能也会变成一句空话大话。现在网络已经成为第一大众传媒,相应的监管必须跟上,切实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安全”兜底。
当前网络的影响无孔不入,家长们必须对电脑、手机上的视频播放、网页浏览记录保持高度警觉,对孩子的上网行为必须进行及时引导,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应立即进行举报,确保儿童远离各种网络陷阱。
概言之,公安等执法部门固然要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不良内容的整治力度,但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更应该注重源头防范和过程监管,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网络环境。
我国的法律法规当中也有一系列针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媒体政策,但相关标准和处罚力度弹性较大,造成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约束力。从顶层设计来讲,应尽快推进儿童互联网安全相关法律。
我国在打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努力,相关部门的努力也值得肯定。现在我们需要把更多的力度,放到清除毒害青少年的网络色情信息的工作上去,而不简单只是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
邪恶短片一般由孩子喜欢的动画形象扮演,将变态片段穿插在吃饭、睡觉等场景中,久而久之,孩子们对于许多危险和暴力行为的容忍阈值就会降低,甚至可能会上瘾。并且,这些视频的主人公常常是由儿童喜爱的动画形象扮演,出现频率最高的比如艾莎公主、米老鼠、海绵宝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