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所标注的前所未有的思想、理念和实践新高度,更是激发了世界巨大热情,凝聚了市场强大力量,催生了经贸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魅力。
进博会所展现的未来愿景,需要有充分的全球商业环境,以及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机构相配合。美好的未来并不是奢望,进博会向我们展示了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是非经过不知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经济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牢记“三个不会停滞”,举起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实干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奋斗。
“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的这一预测令人振奋。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各种交易纪录还将不断刷新,互利共赢的故事会更加精彩。
以此次进博会为契机,让每一位国人都能自觉加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对于推动改革开放来说,意义重大。我们要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放眼现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虽已落幕,但中国和各国搭建的全球开放合作的舞台永不落幕,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全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大潮不可逆转。
要借助进博会平台,大力推进国际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本土落地,不断丰富进博会创新展示内容,增强上海的国际创新汇聚功能,强化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扩散职能。
40年来,中国人民用辛勤和汗水书写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奋进新时代,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始终做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经济的大海就一定会更加壮阔,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提出到举办,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全球贸易的诚意,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也有利于促进双边关系发展。
这几天来,这个“不一般”的进博会给国人带来很多惊喜。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将会为满足百姓需求提供更多选择。我们相信,拥抱开放融通的世界,国人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越来越坚定。
通过这一平台,各国将会不断拓展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情况下,我们相信,进博会必将促进世界各国加强贸易合作,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健康发展。
中国真诚期待更多的国家能够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时代,大门越开越大的中国为世界各国搭建开放合作的平台,奋斗付出、奉献共享,可谓相通相伴。很多时候,“给”或许真的比“拿”更重要。
开放合作没有止境,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持续提高开放水平,不断加深合作力度,我们就能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始于对外开放,也必将在对外开放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经济这一片深蓝大海,正以无比巨大的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书写着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崭新篇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必将开启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新起点!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
这仿佛是一种庄严的承诺: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正因如此,选择参加进博会,打开的是中国市场,但共享的是发展机遇,发现的将是整个世界。
我们坚信,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中国就一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一个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将在优化资源配置上发挥更大作用,激发、激活创新活力,更好地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贡献市场的力量。
实际上,中国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很明确,而进博会吹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集结号。
中国举办此次进博会的表现,让世界称赞,我国也在践行着对世界作出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进博会也表明包容共享会成为未来的主旋律,而中国正是其坚定的拥护者,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来到中国市场,共同享受与创造全球贸易的繁荣。
进博会必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成为联系各国及其企业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桥梁。
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最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营造着中国日益良好的创新环境、营商环境,营造着更加公平、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也必将更好地推动我国实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扩大对外开放,中国有决心更有行动。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开放合作,一如既往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各国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书写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向世界阐述了中国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彰显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立场,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时代背景下,向世界传递了共赢共享、开放合作的信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水平为中国发展赢得宽广舞台,也为世界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国家与中国在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上相向而行,必将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推动构建开放共赢新格局。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拉开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帷幕,更唱响了世界经济的新机遇。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各国要精诚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前进。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
这次展会不是一般性的展会,而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相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赋予上海新的靓丽光彩,相信这将是一场令人期待的盛会,必将让各国朋友收获丰硕成果。
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也再次表明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一直在不断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努力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当然会赢来世界点赞。
黄浦江畔,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企业共同奏响大合唱。未来,每年此时,这里都会奏响同样的旋律,进博会会年年办下去,因为,中国永远在这儿!
“在这里,与未来相遇!”在志愿者休息室,墙上写着这么一句话。这是现实的感受,也是对未来的期盼。有创新驱动,有开放交融,遇见未来,便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1月7日 从“卖卖卖"到"买买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实现华丽转身。由此判断,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中国的大进口战略,全球品牌期待中国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时代商机。
正如这次“不一般”的展会给记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的发展进步更是新闻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新闻工作者也必将在记录时代、推动发展中,收获自己职业和人生的光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就一定能够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系列举措的陆续落地,进博会的参展企业将越来越多,成为观察新时代中国市场动向的风向标。
中国将继续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努力。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共享同创、互利互惠,初心未改、征程浩荡。
历经40年开放发展,体量巨大的中国经济,早已不是小池塘,而是一片大海。大海有风平浪静,也有风狂雨骤,但风再疾雨再大也掀不翻大海。
以举办进博会为契机,让开放成果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我们就有理由对未来抱有更美好的期待,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最有力的回击就是务实行动。进博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担当和自信,折射出中国的开放和包容,展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滔滔大势和人心所向。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有风平浪静,亦有惊涛巨浪,有挑战,亦有机遇。新时代,世界经济的主角不是某个国家,也不是某几个国家,而是紧密相连的世界各国。
进博会的举办,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中国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无疑将促进自身发展和全球共同发展,为世界分享中国红利创造更多机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将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形象、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而且将繁荣国内消费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增进国民福利。
新时代,以开放为鲜明标识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在对外开放中创造更大的奇迹,走出一条与世界各国携手前行的发展大道,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
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标志,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进口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中国愿意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便车,更愿意分享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成果。
过去凭借减税让利,通过拼资源、拼政策换得了外商投资的青睐;今后更需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营造持久的吸引力。
潮自东方起,客从海上来。进博会是感受中国经济脉搏的一个窗口。只要在会展中心转转,只要在上海大街上走走,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如大海一样的中国经济,将在开放中愈发壮阔,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顺应历史大势,把握时代潮流,携手同心,同舟共济,我们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向世界兑现“中国承诺”。“四叶草”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寓意着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正以博大的胸怀拥抱来自四面八方的世界宾朋。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进一步向全球开放,通过“请进来”,我国的民生领域社会服务企业和产品必将达到习近平主席的殷切期望,从1.0版的“学过来”、2.0版的“请进来”到3.0版的“走出去”,以更强的实力、更好的信誉,服务包括带路沿线国家在内的民生领域社会服务行业的全球市场。
进博会向全世界充分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定不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不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为各国企业探索进入中国市场、展现自己优势产业优质产品提供了良机。
推动国家之间的合作,就应善于寻求各国经济利益的交汇点。首届进博会不仅提供着货物和服务交易,而且承载了国家形象展示、全球性重大问题探讨等多重功能。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已经站上了对外开放的历史高点,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迈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中国”,将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此次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彰显了我国倡导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决心,维护自由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愿景。
媒体不仅是影响国际舆论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在5日举办的虹桥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上,努力做共命运、同发展的理念传播者、智慧贡献者、实践推动者,成为与会各国财经媒体及智库专家的共识。
11月,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此次进博会,正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就一定能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着中华民族来自历史的底气,面向未来的信心。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一次世界博览会,留下了标志性的原子塔。60年后的今天,一片“四叶草”在中国上海引人关注,涵养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共识。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的举办到底有什么意义?扩大开放的中国故事要怎样继续书写?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更高水平开放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创造时代机遇。当前,中国已经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既是全球知名的“世界工厂”,更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巨大市场,还是全球创新合作的重要参与方。
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一个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变革的积极贡献者。
今天,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张开双臂,欢迎其他国家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机遇,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更愿意与各国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巨大的进口量也代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产业生产分工体系的构建,也是中国向世界注入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中国介入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契机,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通途大道。
中国市场的开放,也必然会带动全球其他国家市场的开放,进而加快全球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共同抵达美好未来。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我们期待,进博会带给世界精彩与圆满;我们更憧憬,迈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未来。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4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
四叶草,来自古时大宛,由张骞“凿空”西域时带入中原,见证丝路壮景。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口号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宛若四叶草舒展,恰似新时代辉煌绽放。
进博会向世界生动诠释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策部署,发出了维护自由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时代强音。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性机遇,也契合了各国谋求发展的愿望,顺应了包容互惠、合作发展的时代潮流。
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举世瞩目,它蕴含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中国的财富,更是中国给予世界的巨大贡献。一个深度开放的中国必将对世界的共同繁荣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后相续的发展道路,必将在中国融入世界、世界拥抱中国的互动中越走越宽,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必能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进程中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中国对外开放已从打开窗到推开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作为引进各国优质产品的新平台,进博会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明确释放了建设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信号。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定于星期一在上海开幕,这也是全世界首次举办的大型国家级进口博览会。我们坚决支持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很相信进博会长期办下去将对促进中国的高质量进口产生效果,有助于中国的进出口平衡。
未来中国经济走向中高端的核心动力是中国需求的升级,扩大进口、扩大开放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过去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众多跨国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必将带来更多发展红利。这是本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递出的明确信号。
【全球聚焦进博会】图解 | 国际社会热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我们有理由相信,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中国改革开放将再为世界经贸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和机遇,中国“礼尚往来”的礼义精神也将会得到更多共鸣和赞许,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承载“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责任和担当。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多边机制风雨飘摇,各国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