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专家李欲晓谈美国“棱镜”计划
近期,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引发的风波愈演愈烈,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参与了这一项目,据这一项目公之于众的“告密者”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美国政府已经入侵中国的网络多年。美国“外交政策”网站近日也撰文称美情报机构渗透进入中国的时间已经长达15年。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在接受中国网观点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棱镜门”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国在互联网管理上的双重标准,同时也警示我们必须加强相关立法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保障,避免在互联网世界“裸奔”。
依据美国法律,棱镜计划“毋庸置疑”
中国网观点中国:有关美国的棱镜计划,您如何评价这一国家监控行为?
李欲晓:我认为,作为美国的一种国家安全保障措施,棱镜计划从法律的层面上讲,很难说有不合法的地方。
第一,美国国会的众议院议长明确表示,棱镜计划得到了国会的授权,符合美国宪法,美国两党在这个问题上也达成了一致,也就意味着,他们采取这种行动是符合美国的国内相关法律程序的。
第二,美国在其境内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搜集外国人的相关信息,就目前来看,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违反美国法律的手段。另外,棱镜计划里提到了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美国政府要求他们提供一些敏感性的信息,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这些公司有义务向国家安全局提供这些信息,而收集非美国人的信息向国家安全局提供,依据相关的反恐法案,也都很难说有不合法的地方。
事实上,上述这些互联网公司在向中国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采集到用户信息并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这个过程也并没有违反中国现有法律。尽管对中国网民而言这个状况很可悲,但这就是现实。
话语权很重要,美国实施双重标准
中国网观点中国:美国前段时间一直揪住中国黑客入侵这件事不放,背地里却入侵中国网络多年,他们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制,实际自己却一直在实施监控,怎样理解这样的双重标准?
李欲晓:在国际事务当中谁来制定标准很重要,或者说,在国际事务当中谁有话语权这个非常重要。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国际战略中,明确讲到推动全世界的信息自由流动,美国认为这是一个普世原则。但我更为赞同的是,在保护每个信息主体的合法权利和安全的情况下推动信息的自由流动。互联网确实是美国给全世界的一个贡献,但美国所讲的推动信息自由流动,不仅仅是为了搞信息流动的自由原则,还有美国的国家利益在其中,更多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全世界。如此看来,她在讲到以不管是经济、军事等方式去保障互联网基本原则的时候,出发点都是值得怀疑的,网络社会的发展是全人类的事情,并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以一个国家的利益而要求全世界去适应和遵守,乃至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监控全人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理的举动。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一个执政党或者说一个执政者,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保护本国国民的利益,应该是至上的目标。在这方面,任何国家都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这都是在支撑社会的正常运转、维护经济发展和公众权利,保障国家整体的进步,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国自有自己的做法,所以不要指责别的国家做这些事情。美国总是指责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所谓的“管制”,实际上美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在这一问题上美国并不具备任何道德优势。
保护自身权益,中方应加强立法和安全技术保障
中国网观点中国:对于中国来说,可以有哪些手段来应对这样的信息监控?
李欲晓:对于跨境数据流动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国家安全信息以及保护重要的战略信息这方面的相关立法,我们还存在很大欠缺。具体表现在,对于境外的服务提供者、信息设备提供商还有网络提供商向中国用户提供服务这方面,我们没有明确立法;而无论是服务器,苹果的iPAD还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等都是美国来提供,我们也并没有相应的制约信息采集和滥用的工具。
所以说,我们的立法和安全技术保障能力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失,而且我们的整个社会意识也还存在很大问题。实际上,我们是被投入到互联网当中去,相当于在互联网世界当中“裸奔”。广大网民对于网络出现的海量数据和日新月异的应用,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但是根本不知道,我们其实一直被人在监看,这是一个不好的状态。所以从棱镜门事件上来讲,被入侵、被渗透,只能说我们在这方面的保护还很弱,要高度重视起来。
既然美国已经承认有这样的计划,从保护中国以及中国公民的利益考虑,是否可以要求所有在华的美国企业,将他们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的信息,在中国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依法设立的监管机构进行备案,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一些规则或者条件变更必须要及时通报,这个应该是中国的基本权益,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
(李欲晓,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