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藏匿香港上演“棱镜门”悬疑大剧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披露了美国情治机构长期监控包括中国在内多国公众网络活动的秘密项目,将美国政府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的伪善揭发于世。
美国以反恐为名,早就在对本国和世界各国公民实施信息监控。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将美国反恐战略的重心从全球移回本土,但没有修正小布什政府授权情报部门广泛监听公众通话等作法,反而全盘继承并且扩大。
斯诺登曝光的信息不应在人们的意料之外。无论从反恐实际需要还是维护一超地位的战略需求出发,美国都不可能没有一套或多套暗箱操作的针对个人信息的情治手段,不使用这种手段的美国就不是美国。
斯诺登说出了人们心照不宣的秘密,把美国领导层和情治机构置于难堪境地。网络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和自由,美国自我标榜的互联网自由同样不是绝对的。
美国频繁提出的所谓中国“有组织黑客行为”窃取美国商业、军事机密和非法进入政要、智库邮箱问题遭到真正的道德反诘,将使美国把自己扮成“网攻受害者”、站在道德高地上对中国施压的策略大打折扣。
中美决定在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设立专门小组,在较高层级上就网络安全问题开展对话,适逢其时。当前条件下,在这样的对话中,中方完全可以就美国有组织黑客行为侵入中国网络窥刺、窃取中国公众信息的问题理直气壮地表达关切,争取攻守易位。
中方的对外表态也可以做出调整,跳出自我辩解的陈旧模式,这利于中方掌握主动。
当然,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相互指责、各行其是不是目的,对抗冲突更不符合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宗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6月13日针对“棱镜门”事件的表态详细而平和,重申了以对话合作方式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的愿望。这表明,中方无意借题发挥,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气氛中处理与之相关的诸多复杂问题。
但网络安全问题绝非仅限于技术、道德和公权、私权层面,而应当作战略问题来看待。网络安全问题阶段性成为中美关系紧迫现实问题并非偶然和单向,它的战略背景以及美方已对中国网络采取的措施恐怕比人们能够想象的深和多。
当美国已认定网络威胁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并且大举进行网络军备扩张,人们是否就可以据此认定美国正在网络世界延袭其上百年来的战略思维方式,谋求绝对安全,谋求针对中国的绝对优势?
中方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美国在网络安全问题与中方纠缠不休究竟出于什么目的?作为两个最大的互联网国家,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和潜在冲突点究竟是什么?在虚拟空间,中美双方目前究竟处在什么状态?
对于这些问题,至少在公开渠道,目前中国国内的各种分析、推理和猜测还比较肤浅,公众了解的信息也少之又少,所得出的结论不能充分、合理解释发生在中美之间的种种网络怪象。
问题绝不简单。中美不能形成在现实空间谈合作、虚拟世界搞冷战的两重关系,否则后者的外溢必然会对中美总体关系构成消极甚至是全局的影响。
通过斯诺登事件撬动的不仅应是网络安全问题道德杠杆,更应是美方在这个问题上的降调、配合处理,进而打开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对话、合作之门,以期更好地维护中国在网络空间的战略、安全和公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