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无疑是最近一个月以来全球各大媒体曝光率最高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人们关注。在经过人生最漫长的一个月等待之后,俄罗斯这位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雇员,终于可以结束在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的流浪生活。对于斯诺登来说,下一站是莫斯科,斯诺登去留问题暂时告一段落,然而对于此事件背后的大国博弈而言,才刚刚拉开序幕。
斯诺登的价值评估
斯诺登的价值并不体现在他作为美国情报机构雇员所掌握的情报,尽管据传言,他出逃之前存储了大量数据,现在来看,这些数据的价值不得不得打上问号,毕竟作为一名技术专家,不可能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密级较高、价值较大的情报。斯诺登真正能够给各国提供的帮助在于他熟悉美国中央情报局搜集海外情报的方式,但仅仅从获取美国机密情报的角度来看,斯诺登的价值有限。
然而斯诺登以及他所披露出来的“棱镜门”事件就像一支利剑直接刺向了美国对外政策最敏感的部位,他让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国正在监视着每一个人,即使是最亲密的盟友也不例外。德国、日本等传统盟友对美国所作所为感到震怒,而拉美左翼政党执政的国家则看到了反对美国的良机。就如同好莱坞大片的再现,美国国务院和对外情报机构一向自我珍视的荣誉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一个英雄来消灭邪恶势力,与之相对应“拯救大兵瑞恩”则是诸多国家急需要做的事情。斯诺登甫一提出避免申请,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玻利维亚拉美三国便表示愿意提供保护,其背后的用意也非常清晰,即利用斯诺登和“棱镜门”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易筹码,以求在同美国打交道中尽可能多的争取到话语权。
普京的两难境地
从香港飞往莫斯科表明了,斯诺登最向往的目的地其实是俄罗斯,道理很简单,拉美三国太小。与拉美三国的积极热情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沉默,一时间,整个国际社会无人知道普京是否会收留斯诺登。
其实,斯诺登对于普京来说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如果说斯诺登是一把利剑,那么这把剑应该是双刃的,使用不当则会伤到自己。“棱镜门”事情所披露出来的国家对于国内外网络空间施加监控的现象,在俄罗斯也早已存在,并且饱受国内外批评,因为普京在斯诺登事件之初已经表态并不赞同斯诺登有损美国国家利益的做法。如果俄罗斯高调的接纳斯诺登的话,无疑是给予俄罗斯国内政治自由化、放松信息舆论监控的势力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精神教父,须知仅仅在一个月前俄罗斯网络当红博主纳瓦利内刚刚被俄罗斯警方以经济犯罪的理由逮捕。
2012年总统大选之后爆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深刻的刺激了普京总统,使得他在就任总统伊始便进一步加强了对于信息舆论的控制,斯诺登的到来无疑使得普京陷于两难境地:将斯诺登交给美国人有屈服于美国压力之嫌,有损国之尊严;接受他似乎也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于是拖延、静观其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大国博弈背景下的斯诺登事件
斯诺登事件爆发之初,俄罗斯的反映出乎意料的平静,要知道俄罗斯也是美国“棱镜门”重点监视的国家之一,道理不难理解,美国对于俄罗斯全方位的情报工作早已在俄罗斯预料之中的。两国自冷战开始均建立了针对对反国家的庞大信息情报网络,俄罗斯情报部门安插在美国的间谍为数众多,著名的美女间谍查普曼便是其中的代表。可想,“棱镜门”这一事件也许早已被俄罗斯情报部门获悉并且早已有了应对预案,而且俄罗斯情报人员以高额代价从美国获取的情报价值远远高于斯诺登所能接触到的密级,因而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从斯诺登那里能够获得的帮助非常有限。
美俄关系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居于首要地位,有消息称,在9月份圣彼得堡召开的G20峰会上,俄罗斯将会提出促进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措施,无疑离不开美国的支持。距离峰会召开仅有两个月的时候,为了一个价值不高的斯诺登而损害极为重要的俄美关系就得不偿失了。当年梅德韦杰夫与奥巴马窃窃私语而忘记关掉话筒,让全世界都看到了美俄之间配合默契,美俄关系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密切。谁又能保证在处理斯诺登事件上,美俄之间没有过事先沟通呢。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假如斯诺登回到美国,美国又该面临如何处置他的两难境地了,将斯诺登放置在一个合适的地方也是美国的要求。
俄罗斯在处理斯诺登事件上的做法非常巧妙。请注意斯诺登目前仅仅得到的是受理提供庇护申请的证明,而临时避免许可还有三个月的等待,三个月后G20峰会早已开完,那时候俄罗斯再做决定就会有更多的灵活空间,并且俄罗斯还增添了一项同美国议价的筹码。
同时,普京总统建立起来的对于国内信息舆论严格管控有足以将斯诺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可控的民主”有能力在必要时候屏蔽掉斯诺登的声音,与其把斯诺登放到拉美国家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控制的影响,俄罗斯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再回到斯诺顿本人,斯诺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想通过个人的力量来塑造一个“没有监控的世界”,然而不幸的是却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做了国际政治现实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