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英国或许会在这种“安全迷思”和“被害妄想”中继续保守强硬的政治轨迹,能否拨云见雾,走上正确的发展方向前景难料。
此次达成“恢复基金”协议仍然是各国妥协的产物,其无偿财政转移不仅大幅减少,同时在资金使用上设定了附加条件,即任何国家均有权根据他国结构改革的前景,叫停“恢复基金”对他国的财政转移力度。
英国作为北约和“五眼联盟”的核心国家,必然是在美国压缩华为生存空间布局中关键的一块拼图。因此,美国恐怕将从延续情报合作和英美自贸协定为抓手,向英国的5G政策施压。
显而易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大陆和英国分别得到了阶段性控制,双方亦将更多精力转向“脱欧”谈判,进而抢出被疫情肆虐所拖延的时间。
然而,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及核心利益的决心绝不会被一些“人权杂音”所扰乱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事实上,欧洲当前面临的两难抉择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性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对民众负责的国家会本着全人类同呼吸同命运的精神,做出明智的选择。
鉴于英国对美国在经贸及防务安全上的依赖,如何处理英美自贸协定的附加条件将是英国的战略性挑战。然而,英美自贸协定成为美国谋求自身经济和战略利益,却让英国火中取栗的工具已不言自明。
由于崇尚个人自由的社会文化根深蒂固,必要“社交隔离”措施在民众和部分政界人士看来,是对个人自由和经济自由的某种侵犯,这种社会思潮也让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抗疫措施的过程中投鼠忌器、前瞻后顾。
中国和欧盟都是多边主义和现行国际秩序的重要支持者,欧盟近年来倡导的“战略自主”“欧洲主权”中也蕴含着浓厚的多边主义底色,将有效有序的国际环境视作其最重要的外交利益基础。
或许包括约翰逊首相病重等事件能够让英国政府进一步提升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以内部重视防治收治,外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进一步调整好抗疫状态。
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四十五周年,也是欧盟新领导人履新之年和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中欧更应为双方人民健康福祉和全人类的公共安全,加强相关防疫合作。
各方面因素使得今年一年围绕未来关系的谈判变得无比复杂,在英国已经立法限制脱欧过渡期的前提下,恐怕英国和欧盟都必须为可能的“经贸脱钩”做好最坏打算。
英国经济将因英欧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而面临较大挑战。由于英国半数以上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均来自欧盟,其经济走势与英欧经贸关系密切相关。
INSTEX扩员不仅对于伊核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更反映了国际社会普遍对于美国操控的美元体系“过度特权”的担忧,以及希望以有效行动保护自身的合法经济、政治及外交利益的愿望。
习近平主席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是中希领导人今年第三次积极互动。习近平主席此访不仅为中希关系以及中欧关系注入蓬勃动力,更将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树立“文明典范”。